我院成立艺术传播学及文化融媒•创意中国专家委员会

发布者:魏晓凡发布时间:2020-10-26浏览次数:2203

1023日,“艺术传播学及文化融媒•创意中国”专家聘任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顺利举行。我院艺术传播学学科特聘国内知名高校的十五位相关领域教授,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并开展了“艺术传播学应用与文化融媒”主题研讨会。

来自各大高校的艺术类、传播类、商学类、经济类、法律类专业教授、科研机构专家和文化艺术产业学者齐聚,共同组成一支学科覆盖面广、专业学术能力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家团。该专家委员会的组成,对于促进我院艺术传播学跨院、跨校、跨专业的思想和经验交流,增强艺术传播学领域的理论构建和创新发展能力,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

我院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共聘请了名誉会长周月亮、会长余润德、副会长刘双舟;委员:朱恪孝、李庚、丁方、宋瑾、刘瑞起、包林、陈少峰、黄隽、西沐、杨杰、吴荣华、单增、丁密金16位专家委员。在今后的发展中,专家组成员将积极参与艺术传播学学科建设、理论探索和人才培养的工作,结合各自研究的领域深化合作交流,为推动艺术的传播,促进文化的融合发展,为我国艺术事业培养创新、应用与研究相结合的时代新型高层次硕士博士人才贡献心智。

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廷信教授为专家委员会会长及成员颁发了聘书,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艺术传播学是一门跨多专业的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特色学科,艺术传播学的学科建设需要集合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共同努力,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发挥各自领域之所长,共同为探索本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廷信


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辉教授表示,为促进本学科人才机制创新与学科交叉融合,本次会议还将展开“艺术传播学应用与文化融媒”的主题研讨活动,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提供宝贵建议,为推动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徐辉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学科带头人、专家委员会名誉会长、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教授:

艺术传播学成立这个专家委员会,相当于建立了智库平台,有了外脑的支援,今天各位的发言对艺术传播学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未来,希望能与诸位合作写一本艺术传播学类教材,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为这个新兴学科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


周月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国教育智库艺术与商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会长余润德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他说:“能够组建这样一支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对培养艺术传播学硕博人才意义重大。在西方,艺术和文化能够得以良好发展,产生巨大的价值效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传播学的重视和有效的运用。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国际交流对话的今天,艺术传播学如何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有效地传播中国艺术文化,推动价值高质量发展是这个学科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核心命题,也是成立该会的主旨意义,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就各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做指导发言。”


▲余润德


中央财金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刘双舟教授: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由传播改变的,传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艺术是传播的对象,而传播的内容不是对象本身,艺术传播需要转化成信息的传播,数字智能视阈下,艺术传播的内容是信息,因此,艺术传播学要重视对信息的研究。


▲刘双舟

李可染画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李庚教授:

艺术传播学学科的设立是非常的有意义的。传播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推手。艺术传播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品产生以后所产生的传播性都带有故事性。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受当下环境的整体性影响,传播也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到两个方面的传播是有区别的。

李庚


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原音乐美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宋瑾教授:

传播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传播具有偶然性、自发性、时效性等特点。它似乎是不可被把握的,却有其发展和运行的规律。艺术传播学的研究要能将关注聚焦到传播的本质,才能做出真正有效地研究。


宋瑾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刘瑞起:

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以及艺术品的商业化,艺术法成为备受关注的崭新课题。艺术门类的不断拓展和艺术法所涉及的内容庞杂,为艺术立法带来多种挑战。因此,艺术传播学的发展应该重视艺术法对艺术事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


刘瑞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包林教授:

艺术发展处于消费文化的大环境下,大众消费的是符号信息,而不完全是对品质的消费。随着媒介格局的变化,需要熟悉市场规划,生产适合不同媒介的内容。个案中常常隐含着真理,传播学要能通过实战案例把握规律性,将各方能量疏通,起到一个指挥者的作用。

包林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少峰教授:

艺术传播的发展一定要重视与先进科技的融合。好的内容只有用科技的手段表现,通过互联网手段的传播,才能合成一个完整的,强大的体验式产品。只有科技和艺术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传播力。

陈少峰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黄隽教授:

数字经济情况下,随着传播模式的变化会产生新的需求。新媒介发展后,由于需求和市场的结合,使得文化艺术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了巨大改变。传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要注意传播方式的正当性,树立传播的道德标准。

黄隽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西沐教授:

互联网时代,媒介的形态已经变化,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媒介,重塑媒介。艺术传媒一定要关注和研究第三媒介,所谓第三媒介就是利用消费和市场传播艺术,在商业机制下,传播媒介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艺术产业的衍生品也是媒介,应在商业运用的潜移默化中传播艺术,用市场产业的规律自发、自动的传播。

西沐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丁密金教授:

在传播中要关注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匹配,在这中间,媒体的判断力就至关重要,传播要能推进艺术向纵深发展,推进艺术品走向高峰。既要善于利用传播的途径,也要善于鉴别艺术的价值。

丁密金

中传艺术传播学以“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理论为指引,深挖传统优秀文化精髓,探索国际传播学发展规律,运用艺术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的艺术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艺术传播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合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