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教授做客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理论新视野“名师讲坛”

发布者:王春颖发布时间:2021-12-21浏览次数:442

1216日,由我院主办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理论新视野“名师讲坛”(第四回)在学校48号楼正式开讲。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民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人,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民族艺术概念的辨析与研究”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廷信教授主持,王杰文教授、戴晓云教授进行对谈。六十余位师生到场聆听,另有近四百人次线上观看。

王建民教授由“民族”和“艺术”这两个核心概念入手,从跨文化视野、定义的多层次性对“民族艺术”进行探讨王教授首先讨论了“民族”的多种含义和使用语境,提出除现代意义上大致存在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两种不同指向外,在中国社会还存在第三种指向,即经过中央人民政府认定的具有政治和法律地位的“民族”。王教授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对“民族”进行解释,认为不同指向的民族概念都和历史过程或历史记忆有关,也都有不同的认知边界。随后,王教授从泛指的、审美的和作品的三个角度,对艺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指出,无论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艺术研究中,往往存在一种涵盖面不够的状况,要带着充分的包容和理解去研究艺术,否则就难以有效地覆盖所有艺术门类,导致不同文化共同体的艺术和审美实践相去甚远。接着,王建民教授还谈论了对民族艺术的理解他认为人类具有普遍的审美能力,世界各个文化共同体都能以不同的、有差异的方式获得美的享受。

我院王杰文教授与王建民教授进行了对谈。王杰文教授提出,民族的概念和艺术的概念都具有复杂性,王建民教授将两个复杂概念结合在一起,内涵就更加丰富,对民族艺术学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具有启发。王杰文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民间艺术,对艺术学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进行了反思。

我院戴晓云教授也参与了对谈。她指出,在中外艺术概念有差异的情况下,尤其如何突破造型艺术的拘囿而兼及诗歌、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样式,从而实现中外艺术研究的接轨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亟需反思的问题。王建民教授对其进行了详细回应。

王廷信教授在总结时认为,王建民教授的讲座从民族艺术的概念出发,对我们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启示意义,教会了我们更多的艺术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解艺术、发掘艺术的新路径,能够更好地让民族艺术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

在场同学从民族融合、“他者”视角和民间“原生态”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区别等层面积极提问,与王建民教授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本期“名师讲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