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宪教授做客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理论新视野“名师讲坛”

发布者:王春颖发布时间:2024-04-23浏览次数:10

422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理论新视野“名师讲坛”(第三十三回)特邀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宪作为主讲人,为师生带来题为“跨媒介性:艺术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院长王廷信教授主持,在学院会议室举行。

讲座从一个美学难题——艺术“一”与“多”的矛盾开始提出艺术的跨媒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纵览艺术学学科发展规律的分与合,跨媒介问题在当代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中都成为重要趋势之一。围绕跨媒介问题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媒介即方法,从艺术的定义、媒介的定义入手,澄清艺术的本体论研究的是艺术赖以存在的物质、形式与模式,因此艺术的本体论即艺术的媒介论,指出媒介的方法论地位。第二,艺术中的跨媒介性,历数各门艺术的差异性(如,文学性、绘画性、音乐性、剧场性等作为相对应艺术门类的最低存在条件),以及各媒介之间的交互关系(如,小说的音乐化,电影如何影响文学创作等),提出参照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来理解跨媒介性(intermediality),并指出跨媒介思维涉及的是雅各布森提出的符际翻译或转换。第三,跨媒介艺术研究的理论范式,讲座重点介绍了三种研究类型的具体范式,其一是姊妹艺术和诗画关系,其二是比较艺术或艺术间研究,其三是艺术的跨媒介性模态研究,在介绍了拉耶夫斯基、施勒特尔等当代学者的跨媒介模态论三分法、四分法之后,周宪教授提出综合这些范式的基本二分法的个人观点,即单媒艺术品的跨媒介参照或转换关系,和多媒艺术品中的跨媒介性关系。第四,跨媒介艺术研究的问题域,通过对最新文献的介绍和推荐,向我们列举了跨媒介研究中可能提出和具备研究潜力的对象和问题。

最后,周宪教授总结艺术跨媒介研究的意义在于彰显媒介及其媒介交互作用的重要性,拓展了对各门艺术美学特性及其关系的认知,应对艺术当代发展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促进了学科融合与跨学科研究。

在提问互动环节,我院教师王韶华教授针对艺术中的通感与单媒艺术品的跨媒介研究方法问题与周宪教授进一步交流,刘汭屿副教授针对不同学科的训练背景对学术研究的方法启示等问题向周宪教授进一步请教。最后,王廷信院长对本次讲座邀请到周宪教授再次表示感谢,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黄敏

摄影:陈天一、郭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