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日常生活研究”读书会举行第二次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389

院举行“日常生活研究”系列读书会

发布时间:13/12/13 12:41:59


  由我院王杰文老师发起组织的“日常生活研究”读书会,目前每周五晚在学院会议室进行。12月6日晚,该会举行了第二次集体学习和讨论。
        “日常生活研究”读书会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不仅有数位老师和十几位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与其中,还有慕名而来的外校同学加入读书会。
        本次讨论会是在第一次讨论会介绍了日常生活研究的相关切入点与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举行的,专门针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日常生活观”的第一次专题讨论。讨论会由戏剧影视学院李胜利老师主持,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吴丽芝同学和王杰文老师主讲,艺术研究院徐辉老师和魏晓凡老师负责主要点评。
        首先,吴丽芝同学作了以“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日常生活的诗学讨论”为主题的发言,向大家介绍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缘起、发端、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和主要主张。吴丽芝同学的发言主要是从艺术学的角度理解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王杰文老师随后的发言则侧重于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进行阐发,对它们的思想传统、学术传统如何为后来的思想家奠定基础予以澄清。提出了四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反对一切传统的思想根源在于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 表面上是反战,实际上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源上说是对现代理性主义思维的反思。第二个问题是,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思想区别于浪漫主义和宗教思想,他们认为“美好的社会(good society)”和“黄金时代(golden age)”不在彼岸、不在他乡,而在“这里与当下(here and now)”。他们直面现实,并不逃避。他们破坏一切是为了重构美好的社会。第三个问题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超越了艺术领域并走向生活实践。他们的根本目标是要改造人的生存状态,而艺术只是作为其实现这一高远目标的抓手。最后一个问题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颠覆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二元论,提出“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的主张。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人的生存状态,关心人的生存,希望能够反思和颠覆现代理性主义背后的人被异化的状态。
        两位主讲人发言完毕之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徐辉老师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与日常生活进行了深度解读,认为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与此直接相关的是人对自身的看法。结合西方哲学史的传统,阐发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对现实讨厌又无可奈何的状态,只好把它通过想象、幻想、白日梦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在对日常生活进行艺术表达的同时对既有的由理性主义建构出来的限制人的自由的秩序进行了破坏。 李胜利、魏晓凡两位老师则结合中外艺术史中活生生的例子对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发。
        原定三个小时的讨论会在大家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中延长了将近一小时,大家仍然觉得意犹未尽。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和例子都使人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大家认为,很多平时独自看书学习难以想到的问题在讨论中豁然开朗。智慧的火花,需要思想的碰撞。 参会的师生一致认为,“日常生活研究”读书会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智慧交流的良好平台。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的集体学习和讨论。    (读书会讨论小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