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日常生活研究”读书会举行第三次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738

我院“日常生活研究”系列读书会第三场举行

发布时间:13/12/16 12:10:20


  12月13日晚,我院“日常生活研究”读书会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了第三次研讨会。讨论会由徐辉老师主持,王杰文老师负责主要点评。本次讨论会是针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日常生活观”的又一次更深入的专题讨论。
      在有了上一次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背景知识及其“日常生活观”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本次讨论会大家就这些问题与当下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看社会与社会中大多数人看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认为对方是荒谬的,孰真孰假?
        第二,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注重当下”的思想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对其在思想发展谱系中的重要地位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国际性视野。比如阿尔托从东方原始艺术中汲取营养重新审视西方艺术。
        第四,中国人到底需不需要反理性主义?这也是本次讨论会重点讨论的一个问题。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发生的年代正好是上世纪的一二十年代,这个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恰恰也是启蒙主义的思想进入中国的时间,也就是说理性主义这时才进入中国。西方世界在这个时代产生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已经主张抛弃和否定理性主义的时候,中国人才开始理性主义的启蒙,才强调理性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方人站在现在的知识谱系中看待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思想资源,他们是如何总结艺术史的传统和思想史的传统的。其次,这样的思想资源对于中国人来讲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着眼点要与中国的思想土壤密切相关。我们中国人是否也存在打碎理性主义枷锁的问题?其实,在别人要打破秩序的时候,我们的秩序还没有建构起来。王杰文老师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学习西方思想史是一回事儿,它如何对中国人有用是另一回事儿,我们还得了解中国。西方的关注日常生活和我们的关注日常生活,问题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第五,日常生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王杰文老师强调,我们不是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不能先入为主地把西方人的一套理论直接用到中国人身上。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思考其是否适用于中国。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了解西方人的学术史,再反过来创造研究中国人的学术话语体系和思想方法。总之“莫把他乡作故乡”。日常生活一百年前被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当成一个问题提出来,那么一百年后,我们能不能发现日常生活中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一个怎样的学术传统、思想传统和现实观照提出问题,这是我们的任务和目标。我们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可能与西方相比,任务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话语不一样,但是我们首先了解西方的思路还是必要的。我们要提出中国人的问题,把西方的思想当成镜子,最终要解决中国人的问题。
        第六,日常生活研究关注的核心是人的生存问题。我们关注的不是达达主义本身,而是因为达达主义关注的问题的本质就是人的问题,艺术只是作为一个抓手,它核心要关注的问题是人。 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研究出发的原点,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讨论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很多问题在讨论中逐步明晰,同时在讨论中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次讨论会将针对弗洛伊德相关著作,定于12月20日晚在学院会议室继续举行,欢迎大家参加。
                                         (撰稿:朱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