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汭屿

发布者:王春颖发布时间:2023-12-07浏览次数:5298

刘汭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史论专业教授,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剧史论中国近现代文艺。


学术简历

2019年入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2016-2019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3年赴台湾大学戏剧学系访问;

2008-201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

2004-2008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科研发表

中西齐论,新旧折衷——1918年新旧剧论争与张厚载戏曲理论的生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被2025年6月5日的《光明文摘》转载长摘要];

现代之眼中的传统戏曲——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戏曲评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25年第2期转载全文];

出入中西,熔裁新旧——欧阳予倩〈宝蟾送酒〉与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戏曲改革》,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

《南欧北梅——民初京剧红楼戏与戏曲现代化的两种路径》,《文艺研究》2020年第12期;

《欧阳予倩与梆子》,《文史知识》2020年第9期;

“两栖兼通”“西体中用”——欧阳予倩戏曲革新理论研究》,《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梅兰芳古装歌舞剧的古典美学建构》,《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京剧青衣时代的奠定——陈德霖与晚清京师徽班旦行的变革》,《戏曲研究》2018年第2期;

《晚清直隶梆子与京剧花旦艺术》,《文艺研究》2018年第5期;

《近代京剧旦行艺术的集成与突破——王瑶卿戏曲革新研究》,《戏曲艺术》2017年第2期;

《晚清京剧旗装戏与旦行花衫的兴起》,《戏曲艺术》2015年第4期;

《清代中期北京花谱笔记文体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14年第十三辑;

“雅”、“俗”之间的昆曲艺术》,《中国艺术时空》2013年第5期;

《梨园内外的战争——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上海京剧界之冯贾“党争”》,《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

《论〈金瓶梅〉中“三姑六婆”的文学功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参与专著

夏晓虹主编《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撰写专章《晚清京剧旗装戏与旦行花衫的兴起》;

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著《北京西城京剧文化研究》(学苑出版社,2021年),撰写专章《京剧流派在北京西城区的成型与传承》。

 

开设课程

研究生课程:《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专题),《中国近代艺术思潮》(

本科生课程:《艺术与审美》。

 

承担项目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晚清民国京剧现代化研究》已结项)。

 

获得奖励

2020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学术青年拔尖人才

2023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拓荒牛奖”高水平科研项目奖、高质量科研成果奖。

 

联系方式

liury@c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