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至8月17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第三阶段集中培训在杭州圆满开展。作为项目继前两阶段后的深化实践环节,本次培训以“理论赋能—实践研学—交流共创”为核心模式,在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理论授课、实地考察与共创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构建智慧旅游场景下艺术创意与管理能力融合发展的实战性知识体系,为后续创意的落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8月11日上午,西湖区古荡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盛出席杭州阶段的实践动员仪式,向学员们介绍了西湖区与古荡街道的具体情况,并表达了对培养项目的高度认同以及未来展望。之后,杭州阶段培训聚焦智慧文旅发展核心需求有序开展,汇聚了国内文旅领域、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高规格理论授课与场景化实践研学,为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育兼具艺术思维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理论授课板块邀请了多位政产学研领域专家,围绕智慧旅游与艺术创意融合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度讲解,为学员夯实理论基础、拓宽行业视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王廷信,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吴学夫,以及浙江省文旅大数据中心主任楼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梳理艺旅消费的发展趋势和智慧旅游的前沿动态,为学员打开“智慧场景创意设计”的新思路。
为让学员们更直观感受杭州智慧文旅发展成果,杭州阶段的培训精心设计了多场实地研学活动。在西湖区古荡街道、天目里街区、M511光影汇,学员们实地观察艺术元素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实践;走进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体验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在艺创小镇,学员们共同交流探索艺术创意与产业发展的协同路径;于华策影视基地,深入了解影视IP与文旅融合的运营模式;在中国元谷·杭港科技大厦,学员们亲身体验到各种前沿技术在文化创意和文旅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每场研学均设置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与参访地负责人深入探讨运营痛点与创新方案,实现“边走边学、边看边思”。
除此之外,项目将“学员交流共创”作为杭州阶段培训的核心环节,着力推动学员们将前三个阶段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8月14日上午,《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创作设想汇报会顺利召开,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张锐瑞、一级调研员韩冰、区域协调处处长张夕宽线上出席会议,全程参与并指导点评工作。学员们分为6组展开创作,形成了多项具有落地潜力的创意雏形。三位领导认真听取每组汇报后,结合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创意适配性、落地可行性、实践价值等维度展开详细点评。既充分肯定了学员们将理论所学与行业实践结合的创新思路,也针对方案中场景细节优化、资源整合路径等关键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为学员进一步完善创作方案提供了重要指导。
各团队中优秀的学员代表也分别围绕自身的实践分享创作经验与思考,在多主题交流中碰撞思维,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创新热情,更搭建了人才交流合作的平台。
8月17日,随着学员陆续离开杭州返程,第三阶段的集中培训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重点人才培养项目,本次杭州培训通过“理论-实践-共创”的闭环设计,有效提升了学员在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能力与管理水平。下一步,项目将持续跟进各组的学习成果转化情况,为智慧旅游与艺术创意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文字:孙雨帆
图片:李睿晗、刘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