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培养项目 《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 举办主题沙龙活动

发布者:王春颖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11

2025年10月28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智慧旅游场景下的艺术创意与管理人才培养》以主题沙龙的形式,组织学员系统总结回顾项目学习成果,开展跨界交流。活动中,学员们基于深入的实践观察与系统的培训学习,从不同维度系统阐述了对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前沿思考。

李莺 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张掖市智慧文旅的发展而言我们可以从宏观层面强化政府顶层设计丰富制度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开放合作、汇聚社会智力资源吸引公众参与;微观层面优化现有《黑水云图》VR体验和《阿兰拉格达》沉浸式演艺等项目孵化各类创意项目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提升用户体验与经济效益,为张掖及同类地区在“十五五”时期实现智慧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战价值的发展路径。


秦旭 西安旅游集团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传统山岳型景区面临着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体验产品供给单一的双重挑战。本次学习后,我们尝试通过新型体验性产品,利用VR技术,将山岳景观的宏大叙事浓缩于城市空间的“微场域”内,实现从“客流上山”到“体验下山”,为山岳型景区的智慧化转型与价值链延伸提供新的路径。


刘志伟 洛阳国际叙事与沉浸式体验校企研发中心智慧旅游应深耕细分市场,依托地域文化打造“小而精”的标杆项目。其成功关键不在于成为一时的网红,而在于借助智慧化手段实现长红。如洛阳“寻迹河洛”沉浸式项目,核心在于持续运营;而“龙门非遗冰箱贴”从火爆到被模仿的经历则表明,唯有通过智慧文创与内容升级,构筑产品自身的故事力与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宝莹 北京游艺幻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旅游正从技术展示走向文化叙事。电影制作中的空间叙事、情绪节奏与协作思维可为智慧旅游创新提供借鉴。AI让游客从观看者变为共创者,内容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生成。未来的智慧旅游应是“有温度的智能”,让游客真正进入故事。


路紫婷 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智慧旅游不只是“智能工具”的堆砌,而是从“智能便捷”升级到“智慧赋能”,让游客从“方便游览”走向“深度、个性化的体验”。对景区而言,这是从“智能管理”到“智慧运营”的跨越:不只是靠系统提效率、数据做营销,更能通过全环节智慧化,实现管理、服务、营销的协同优化。


最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项目负责人刘京晶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认为,本次主题沙龙是对三个月系统培训成效的集中回顾。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学员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对政策导向理解能力,明确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定位与机遇另一面要系统洞察大众审美趋势变化,推进对受众需求的深入理解。在行业实践层面,明晰政府与市场不同主体的运行逻辑差异,科学认识并有效运用多元并行的治理模式与商业机制同时,结合国际先进旅游产业的实践案例,以开放态度学习数据化营销与精细化运营等前沿经验,推动自身工作的创新与升级。发言最后,刘京晶勉励全体学员充分运用培训所学,持续深化艺术创意与智慧旅游的融合发展,努力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